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外国语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

作者: 时间:2025-07-14 点击数:

 

为深入传承长征精神,扎实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深走实,2025713日,外国语学院举行“石鼓星火”长征精神传承团出征仪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红芳、团总支书记兼团队指导杨晓蕾与实践团全体成员齐聚丽江市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共同开启以红色传承为使命的青春新征程。



仪式上,杨红芳重点强调“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队员们要以传承长征精神为己任,严守纪律规矩,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本领,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杨晓蕾围绕实践任务作出部署,明确各小组分工及安全保障措施,鼓励队员深入基层一线,在红色土地上感悟精神力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紧密结合。


仪式毕,“石鼓星火”长征精神传承团正式出发,前往此行第一站——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推开那扇蒙着时光薄尘的朱漆门,一座纳西族传统的“四合五天井”院落映入眼帘。1936年红二、六军团渡江时的指挥场景在此被细致复刻:灰墙之上,卷边的《金沙江沿岸布防图》泛着旧纸的柔光,图中“木取独渡口”“格子渡口”等标注处,红铅笔的圈点痕迹仍清晰可辨;八仙桌上摊开的渡江部署手稿,墨迹虽已淡却,“分三路并进”“借月色行船”等批注的笔锋依旧刚劲;屋角那盏铁皮马灯的玻璃罩上,像还凝着当年的夜雾,灯座残留的炭痕里,仿佛能望见灯下将领们俯身议事的剪影。



午后,团队前往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展厅中央的展台上,“边纵七支队活动区域图”与“红军长征过丽江路线图”在灯光下交叠,两条红色脉络在丽江坝子上勾勒出跨越时空的呼应。讲解员指着图中“龙蟠”“鲁甸”等重叠地名,缓缓说道:“这些红军当年踏过的土地,后来成了边纵战士的战斗阵地。当年为红军摆渡的纳西族船工和万祥,他的孙子和学文,正是边纵七支队的侦查员,祖孙俩以不同的坚守,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今天的行程,是一场从精神启蒙到实践体悟的完整旅程。出征仪式上的嘱托与期许,化作走访两馆时的专注与思考。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里的布防图与马灯,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中的路线图与故事,共同勾勒出红色基因在丽江大地的传承轨迹。从聆听历史到践行精神,从书本认知到实地感悟,红色信仰的种子已悄然扎根。明日的寻访,团队队员们将继续带着这份体悟,让长征精神在与更多鲜活故事的碰撞中,绽放出更持久的光芒。(2025年7月13日)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学院  邮编:674199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